水产业进入环保高压期 “雷区”重重!
   发布日期:2017/1/4    浏览次数:1182 次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2014年4月24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以绝对高票审议通过。与新法相配套,环保部出台的环保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计罚处罚办法,实施查封、扣押办法,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等四个规章,因此,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被称“史上最严环保法”。
  今年11月14日,农业部发表撰文《努力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文章强调,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指示精神和中央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重大举措,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协同推进,一抓到底,打赢这场硬仗、大仗。
  一波接着一波的环保政策地意味着狼烟已起,于国家、于企业、于老百姓而言,这都将是一场硬仗,既是歼灭战,也是持久战。
  笔者在很早之前就说过,如果像管猪那样管管这条鱼虾,情况可能不会那么糟糕。如果不动你,不是你命好,而是因为时辰未到,现在,终于开始动真格了:拆温棚,禁锅炉,拆网箱,划禁养区,再到近期饲料厂大面积停产整顿,国家一系列的动作说明环保落地已由插曲转调为主旋律,不是突发事件而成为新常态。
  未来中国农业的阵痛期还会很长很长,而
水产养殖业作为农业里的一个板块,自然不能隔岸观火,我们是时候跳出舒适区考虑问题了。
  跟着政策走,把钱赚到手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要了解一件事,中国农业是一个国家政策主导型的行业,不跟着政策走,肯定会被淘汰掉。虽然国家也鼓励农业的市场化运作,但那也是在政策引导下实行的市场化运作,企业想做得长远,始终是离不开政策的。
  先看看近年的一系列政策。去年4月1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同期发布的“水十条”更明确规定,要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2017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2016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公布,意见要求到2018年年底前,在中国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领导力和执行力,保护水资源。
  与此同时,《全国养殖水域滩涂(渔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根据国家渔业发展实际,保护和整治海洋生态系统。其中各地水域滩涂养殖功能分为滩涂水池养殖区、浅海养殖区、深海养殖开发区、渔民基本生活保障预留区、淡水池塘养殖区、水库养殖区、河涌养殖区、资源增殖保护区等。以环境承载力和养殖容量为基础,科学划定养殖区域,完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明确禁养区和限养区,所以就有了近几年各地水库网箱的各种拆、拆、拆!
  国家一系列的环保政策落地其实是在释放出一个信号,用环境换GDP的时代已经过去,如果你的目光足够长远,作为企业家或者是养殖场老板,势必要比政策还要先行才行。
  以猪为镜,可以正衣冠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养猪业的整顿历史。
  国家在2000年左右开始了对养殖业有了环保要求,首先波及的就是生猪养殖业。2013年10月,《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新环保法的出台,要求2017年禁养区猪场全部关闭,也就是说2017年是禁养区内养殖场拆迁的最后期限,受其影响,为了加快完成禁养计划,2016年成了禁养区内养殖场关闭拆迁较为集中的一年。
  拆除大量的养猪场的直接原因就是环保,这一点是很明确的。11月底,国务院发布《“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提高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是当前核心任务。很明显,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畜牧行业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自然首当其冲。
  经过近十年的规划整顿,给生猪养殖业带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去产能,据中国畜牧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生猪存栏达到了一个历史高点4.76亿头,此后的三年一直呈直线下降趋势,2015年到达4.51亿头,总体下降了5.2%;同时规模化养殖得到快速发展,与2012年相比,中国散养户的比例下降了11%。
  农业的供给侧改革会给水产带来什么变化?
  其实我们还要关心近期的一个政策,就是农业的供给侧改革。2016年中央农业工作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这预示着中国农业将进行一次巨大的结构调整,简单来说就是去产能、去养殖面积。因此,今年成了环保压制养殖产业最为严厉一年:在福建、浙江、四川、重庆、江苏、两广等省份的河流、水源带养殖产能,政府要求必须强制淘汰。中部地区划分(河南、湖北、江西、安徽、湖南)禁养区强制淘汰产能,非禁养区对散养户亦设定较高的环保门槛,严禁新增产能。其目的与钢铁和煤炭行业一样:在抑制产能过剩的同时实现行业的优化升级,保证供应、稳定价格。
  二选一:大规模还是“小而美”
  国家在2000年左右开始对养殖业有了环保要求,这与规模化养殖开始的时间表是一致的。例如,经过近十年的管控治理,中国的猪业面貌才逐渐清晰起来,规模化是最明显的变化,养猪开始进入“高门槛”时代。同样的,水产养殖也会经历相同的发展轨迹,散户逐渐被淘汰出局,继而由有实力、硬件、理念的公司或者合作社进行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养殖,并成为未来中国水产养殖业的主体。
  环保落地会促进规模化养殖的发展,这点是没错的,但是也不要忽略一个事实,全国小型特色农场也在蓬勃发展,毕意规模化只是解决了产业的问题,满足了温饱的问题,消费端的多样化需求并没有解决,因此,未来水产养殖业在发展规模化的同时,饯行生态养殖、有机养殖的“小而美”的家庭农场也会得到快速的发展。所以国家一边鼓励规模化农业的同时,一边又在推动家庭农场的发展。
  鱼价在短期内是否会上涨
  前段时间环保风声甚紧,导致饲料厂、原料厂停产,原料价格直线上涨,同时水库网箱拆除产能下降,让人们猜测明年鱼价会有涨势。从其它行业来看,比如养猪业,环保确实是猪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但位于同等境地的养鸡业,并未因环保上涨,反而下滑。去库存、去产能还需要一定时间,而且鱼不像猪,鱼的品种多,意味着可替代的蛋白源也多,某些品种还会受到进口产品或国陆市场的冲击,而管控才刚刚开始,所以劝养殖户不要太盲目相信市场的反应,进行扩张养殖规模或者存鱼等价。
  但未来的趋势是可以预见的:淘汰了过剩产能,鱼价回归理性水平并趋于稳定,一些大宗产品将长期维持可观的盈利水平。
  关于未来水产的猜想
  1、如果说划定禁养区是规划下游的,那么这次督察组对料企的整顿就是针对上游的。我们可以预见,饲料行业进入加速淘汰的时代,有眼光的企业家将脱颖而出。
  2、一些大排大灌的高位池、工厂化养殖池难逃被清理整顿的命运,大面积减少,生态混养、循环水养殖、渔菜共生、生物絮团等模式将会得到鼓励。
  3、为避免土地和地下表层水盐碱化,内陆淡化养虾或会被逐渐取缔,因为虾苗淡化过程中也会使用到人工海水,例如现在浙江对罗氏沼虾育苗所使用的人工海水也有严格的管控。
  4、抽取地下水养殖的地区也会因滥采地下水而被劝退或严格控制用量,偷采地下水会被重罚。
  5、水产养殖业或将迎来环保税,当然你也可以称之为生态税或绿色税,也就是说以后养殖场或料企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都会被征税。
  6、养殖场可能会分配氮排放指标,就算你交排污费也没用,超过氮排放指标就不能再排,否则重罚。
  7、病鱼死虾也不是想排就排了,会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理,不得随意处置,否则重罚。
  8、水产养殖进入专业化、职业化时代,以后养鱼要办证,养殖户要持证上岗。以前养鱼,租几个水塘或水库,搭个小屋就能开始。以后不行了,养殖场未建,环评先行,先拿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才能生产,否则就是违法。
  环保政策下的商机
  1、对饲料厂而言,开发符合环保要求的生态饲料(比如膨化饲料、低蛋白高效饲料等)将会是一大趋势,同时,冰鲜养鱼也将会被逐渐取缔,开发特种鱼配合饲料对料企来说也会是一大商机。
  2、近海网箱逐步撤离,离岸深水网箱成为趋势,例如大华农投资深海鱼养殖,打造海洋温氏,与政策走向高度吻合。因此,研究生产抗风浪、抗流的深海网箱产品的企业也将享受到环保红利。
  3、以后循环水设备、污水净化设备、空气净化设备、环保锅炉等设备将成为养殖场、苗企、饲料厂的硬性标配,做这类环保设备的公司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4、抗生素、化学药品等投入品市场空间变窄,微生态制剂迎来更大的商机,但也别高兴得太早,微生态制剂并非万能,一样会被严格管控。
  5、生态养殖、休闲渔业将迎来政策性利好,市场需求也会逐渐扩大。
  最后,现在大家都有体会,中国的环境状况已经非常糟糕了,可以说,政府现在对于环保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地步,而处于无序发展的水产养殖业其对环境的污染,我不说,水产人自己心里也清楚。没有全面的环保,行业就没有全面的健康。忍痛割爱,调整结构,去产能,让环境休养生息,行业才能有持续发展的机会。
  虽然目前环保政策与水产养殖还有一个很长的磨合期,肯定会有很多声音发出来,但是无论你愿意与否,大势所趋,我们只能顺势而为。

(李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