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远洋海鲜走上平民餐桌 今年捕捞量已突破1万吨
   发布日期:2015/12/3    浏览次数:6964 次

>>开栏的话

  刚刚结束的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市要争当“五大发展”示范市,力争建成美丽中国典范城市。近几年来,我市围绕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以国家生态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为主线,着力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日前,由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的“绿色发展八闽行”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已启动。本报记者将深入基层,通过主题采访活动,营造绿色发展的浓厚舆论氛围,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数字

  2013年至今

  厦门已建5家远洋渔业企业

  厦门籍远洋渔船已达67艘

  今年捕捞量已突破1万吨

  厦门远洋船队在厦门港(现代码头)卸货。

  冬日里的高崎渔港,阳光照耀着波澜不惊的海面,几艘小船安静地停泊在港内。接近年底,喧嚣忙碌了一年的高崎渔港终于回归了平静。这一年,对高崎渔港来说是极其特殊的一年——超过5000吨的远洋渔获从这里上岸,流入全国市场,最终走上了消费者的餐桌。

  厦门三面环海,捕捞业在本地拥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因为毫无节制的过度捕捞,进入新世纪以来,厦门近海的渔业资源节节衰退。一种专业的说法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个体大、价值高的种类被捕捞殆尽后,捕捞的目标就转向其他价值较低、个体更小的海洋生物物种,最终导致海洋生物链上的所有物种都被过度利用,海洋生物量逐渐枯竭。而一些简陋的渔船肆意驰骋海上,客观上也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与渔业资源衰竭的现状背道而驰的是市场存在着巨大缺口。但显然,近海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量,已难以应付高强度的传统捕捞业。

  美丽厦门的建设离不开美丽海洋。在划定五缘湾等禁捕区域后,2013年,我市重启暂停了10年之久的远洋渔业——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到渔业资源更丰富的远洋公海捕鱼。一年多以来,除了出资补贴渔业企业建造远洋渔船,政府还送出了政策“红包”,发布加快远洋渔业发展的八条措施,从企业扶持、渔民就业、规范管理等方面扶持远洋渔业快速发展。

  两年来,远洋渔船远航至西太平洋、北太平洋,带回鲭鱼、深海鱿鱼、带鱼、马鲛鱼等十分受市场欢迎的品种。为进一步加强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在转移捕捞场所的同时,多年来,厦门坚持在近海进行海洋生物的增殖放流,今年的放流规模更是创下新高——累计向厦门海域投放了超过5亿尾水生生物。此举不仅有效地促进渔业资源恢复,从根本上修复了海洋生态系统,对维持海洋的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环境保护也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海峡都市报)